從母校奔赴山海已過秩年,記憶中的學院和老師已不複當年的模樣,那些年的諄諄教誨卻依然清晰地印在心上,從徐州工程學院啟程到中山大學求學,從任教複旦大學到入職上海交通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周莉一路走來,終于完成當年的期許,成為高山,矢志育人。
周莉是我院2012屆伟德BETVlCTOR1946應用物理學專業校友,現為上海交通大學自動化系博士後,從事光生物效應與應用研究工作。自攻讀碩博學位和博士後進站以來,她依托“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工信部民機科研專項等科研工作,開展光生物效應模型的探究以及在複雜光環境中的應用相關研究,服務的工程領域包括國産大飛機、艦船、輕軌列車等人-機-光環境的評估與優化。周莉以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為自己終身追求的目标,不斷挑戰自我,在國内外核心期刊與會議中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授權國内外專利8件,其中獲得知識産權轉化1件。
周莉表示對于有基礎研究興趣和學術追求的年輕人來講,在當代大學做學問是一件需要明确目标、腳踏實地、艱難攀爬的事業。求學過程中,周莉也有過迷茫和掙紮,真正的學術,不是社交,不是出名,不是“激動人心”,而是“坐冷闆凳”,是“年複一年”,周莉堅持了下來,教書育人,創新成果,那是她曾經的追随,也是她一直的目标。
對于周莉來說,母校徐州工程學院是播下種子的地方,也是她學術生涯的開端,本科期間紮實的學科基礎,奠定了她後續研究方向的選擇,也拓寬了她研究的深度與寬度,她始終記得老師們滿黑闆的闆書以及自己一摞摞的筆記,一筆一劃,是教育工作者的初心與傳承。
學生取得成功不是偶然的,這當中包括學校的規劃、老師的培養與鼓勵,以及自身的努力和堅定。周莉回憶起母校的經曆,對比曾經就讀和就職的幾所大學,母校的本科學習任務是非常重的,在這裡,本科生應該具備的素質都得到了極大的重視和培養,包括專業基礎累積、學習工作方法養成以及本領域的學科發展視野培養,這對于理工科的課程學習極為難得。周莉笑談曾經有一門大作業課,她洋洋灑灑寫了一通讀《果殼的宇宙》有感,略有偏題,但時任學術前沿課程任課老師的滕道祥院長給了她最高分,讓她感受到了被認可的快樂,這也成為日後她教書育人的理念,鼓勵、啟發、認可。
畢業後周莉曾多次與母校的師長交流,每次都能感受到母校老師們對在讀學弟學妹們前途的關懷和為之計深遠的厚愛,她表示未來她也會繼續留在大學,教書育人,并為學術研究事業不懈奮鬥。